靈臺無計逃神矢,風雨如磬闇故園。
寄意寒星荃不察,我以我血薦軒轅。
這首詩中的「靈臺」,很多學者主張出處是《莊子.庚桑楚》,認為指「心」,衍伸到民主主義的革命感情。我一直認為應指「君王」,惟因時間的關係沒能查出處。事實上「靈臺」應指臺名。《詩經.大雅.靈臺》:「經始靈臺,經之營之,庶民攻之,不日成之。」《孟子.梁惠王篇》:「(周)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。而民歡樂之,謂其臺為靈臺,謂其沼為靈沼。」又晉.潘岳<西徵賦>:「經始靈臺,成之不日,惟酆及鄗,乃京其室。」以上均可將「靈臺」解釋為帝王建築,衍伸為帝王本身。不必拐彎抹角的解釋為「心」。最近購得阿袁箋注的《魯迅詩編年箋注》(2011年,北京:人民出版社)正作此解。
但阿袁解「神矢」,則謂「神奇之箭也,比喻指與清王朝成對立面之革命力量」,我則認為不通。「神矢」二字雖在魯迅致岡本繁醫師時,將「矢」作「簇」,但「矢」即「簇」也。何況魯迅寫這首詩的1901年,革命風潮未起。革命之火苗起自1902年蔡元培、章炳麟、徐錫麟、秋瑾創立之光復會。因此我認為「神矢」仍解為西洋之箭,引伸為帝國殖民勢力為較通。
我認為〈自題小像〉詩,可譯為:「清室無計可禦侮,而西方勢力入侵,使得故國日月無光。我欲託寒星轉達我的忠忱,奈何君王未能明察;我決心用我的鮮血奉獻給我的祖國。」如此則簡單易懂。
唯阿袁箋注《魯迅詩編年箋注》用功甚勤,作了很多考證的工作,比方說,他將此詩寫作時間往前推到1901年3月15日以前,就很有見地。又收集了很多魯迅手書各詩的的圖片,同時附錄有魯迅的自述、魯迅親友的說法。此外,將魯迅詩之體式與音韻標出。諸此,對研究、欣賞魯迅詩的讀者提供了很多的方便。
2011.4.19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